行业动态

2580138999

手机智能蓝牙Mpos专家

对话复星陈启宇:打卡进博是自我检阅,医药创新要可负担

近期支付通Qpos官网注意到: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即将在上海开幕,此次上海本地企业复星,携手海外成员企业及合作伙伴,以Fosun Health展台第三次亮相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并在公共卫生防疫专区以双展联动的形式“首秀”多款健康科技好产品。

今年复星健康在进博会有哪些亮点?此次展会上亮相的mRNA新冠疫苗有哪些最新进展?10月2日下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复星医药非执行董事陈启宇,这也是自10月29日因工作调整辞去复星医药董事长后,陈启宇首次接受媒体专访。对话复星陈启宇:打卡进博是自我检阅,医药创新要可负担

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复星医药非执行董事陈启宇

以下是进博会相关采访对话,文字略有调整:

连续三届参展 国际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澎湃新闻:复星健康已经是第三次参加进博会,过去两届展会取得的成果,落地情况如何?请您分享一两个典型案例。

陈启宇:第一届进博会的时候,复星就是第一个向进博会报名申请参展的中国企业,通过两届参展,我们其实收获还是很大的。

首先是自我检阅,这也是复星这么多年在全球化、国际化发展上面的成果的积累。像第一届进博会,我们的展台相比其他跨国公司要略小一些,但第一届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展区,热度是最高的。我们展示的达芬奇机器人是第一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展区最热门的一个产品。也在那一届展会上面,我们的达芬奇机器人在现场签约了60多台,而且在展会之后全部得到落实。

在第二届进博会,我们又增加了这个展览的面积,这个也得到了进博局的支持,再一次提升我们企业在全球化、国际化舞台上的影响力,展示的产品也更多。

另外,通过进博会,我觉得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我们跟海外合作伙伴合作关系的一个深度,包括今年,在疫情之下,我们跟德国的BioNTech合作开发mRNA疫苗,这次也请到他们一起到我们抗疫专区参展,复星在整个医药健康上面的全球化、国际化的企业的定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澎湃新闻:进博会有很多跨国企业参加,您如何看待进博会对于像复星这样的本土企业的意义?

陈启宇:首先因为我们有一个非常广泛的全球合作网络伙伴,包括在过去的十年,在海外有一系列的并购以及子公司设立的布局。在印度有我们的仿制药企业;在以色列,在欧洲,有我们的医疗器械企业;在美国,有我们的研发中心和本地化的销售注册团队,这是一个比较全球化的一个格局。

除此之外,我们在美国、欧洲,有很多非常紧密的商业伙伴,比方说我们跟Intuitive Surgical成立的直观复星,未来在中国研发推广其服务中国客户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及它下一代的产品。比方说我们跟美国Kite Pharma合资设立复星凯特,引进Car-T细胞治疗技术等等。

随着我们不断地在平台上增加全球子公司和合作伙伴的成果,我们的国际化、全球化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肯定,也增强了我们在全球获得新技术的合作机会,获得全球市场拓展机会,包括获得并购、整合机会的基础。

我们所运营或者说引进的这些产品,很好地在中国的政府和用户面前得到展示,也极大地提升我们这些产品未来在中国的落地转化能力,也加速我们的商业化。

用户对于复星所运营发展开发和合作的一些产品就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也代表了复星医药也是中国医药企业的一个国际化的代表企业。

高科技医疗器械、疫苗都是看点

澎湃新闻:此次进博会上,复星健康的展出内容涉及达芬奇手术系统、CAR-T药物、负压救护车、手持超声成像系统等,种类和涵盖领域十分丰富。您个人今年最期待哪个产品的展出?

陈启宇:如果是可看性的角度来讲,我想还是先进的医疗器械类的产品。

比方说我们去年也展示了移动卒中的平台,外观上看它是一台救护车,其实它是一台有特殊用途的救护车,里面植入了对于脑卒中的诊断治疗的全套设备,包括移动CT,我觉得这个代表了当今很多先进医疗科技的集成。

实际上,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我们也把这样一个救护车的平台改造成了负压救护车系统,用于转运患者,实现一个安全的转移。这么一种平台技术将来我相信在中国的脑卒中患者的诊治中间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们投资了美国ViewRay公司,把全球领先的磁共振实时引导直线加速器引进中国市场,这个产品能高效精准杀伤肿瘤组织肿瘤细胞,这也代表了当今放疗领域最为领先的一个科技成果。另外,包括新的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系统等等,我相信它依然会是整个展台最亮眼的一个产品。

澎湃新闻:此次进博会还将展出和德国BioNTech合作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其研发进展始终备受关注,目前该新冠疫苗在国内有哪些新进展?

陈启宇:疫苗的话,自从3月份我们合作以来,在全球的进展不断在提速和超越。

在中国,在国家药品审评监管部门的支持下,现在一期临床的阶段,我们也在跟政府监管、审批部门密切的沟通协同,希望根据全球研发的进展和数据的结果,在符合中国法规的前提下,尽早地在中国能够上市使用。

澎湃新闻:近两个月来,其他技术路线疫苗暂停试验,是否会影响复星医药和BioNTech在新冠疫苗方面的进度?

陈启宇:疫苗的开发本身是一件非常科学和严谨的事情。这次疫情突发,我想应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各种技术路线同步开展,从灭活疫苗到重组蛋白到腺病毒载体到核酸疫苗等等。那么,在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有限的情况下,在非常严谨的临床试验中间,我们碰到一些个案需要做一些研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深入,一定有这样一个过程。

目前来看,BioNTech开发的mRNA疫苗在国内外的临床进展的数据各方面还是比较乐观的。当然,一切还是要有待于最终的数据出来,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

如何定义医药创新?疗效要突破 价格可负担

澎湃新闻:进博会也是一个创新开放的平台,这次进博会复星也带来了像CAR-T、苏可欣这样的创新药物,今年上半年也成立了全球研发中心。您1994年加入复星医药,担任复星医药10多年的董事长,您个人如何理解医药领域的创新?

陈启宇:我觉得要创新的话,还是要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去研发一些真正的能够改变当前的特定疾病治疗的手段和效果的技术。

在医药创新经常讲,我们要去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的需求,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什么?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一直在不停的演变,从最初大家去解决像高血压、高血糖这样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大量的产品研发投入在这一段,那么慢慢的这些疾病得到了大量的药物上市,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现在可能要解决的更多的是肿瘤的问题,解决的是一些精神类的疾病的问题,包括前两年是国外吉利德公司研发的药物上市,整个把丙型肝炎的治疗从控制变为了治愈。我觉得未来的医药科技的进展,实际上各种疾病都要向着更好的控制和治愈这么一个方向去走,并且要符合药物经济学的规律,还是要可负担。

复星医药所定义的医药创新,首先是说在疗效上要有突破,要有改变,能够真正去改变目前的临床未被满足需求的治疗的结果;第二,一定要注重整个产品上市以后,它是一个可负担的,对患者来讲,对政府的医保支付来讲,可负担的创新一直是我们所要积极追求的。

所以,我们在发展的时候一直注重就是说从需求出发去看,我们现在要治什么病,我们要去解决哪一类疾病的问题,用什么技术手段,并且控制在什么样的一个成本线上。

当然,为了提高创新的成功率,我们还是注重平台技术的开发,因为你有了平台技术,你可能出1个、2个、3个、5个、10个不同的产品,其中有几个是成功了,可能还有一些不能过程中间可能就放弃了,或者说是没有成功,这也是在医药创新中也是常见的,也不能保证100%的成功率。

另外,我们会瞄准一些全球的技术开发,相对成熟到一定阶段,但国内我们在技术上面还有比较大的时间差距的这个产品技术,我们就采取引进的方法、合作的方法,类似于像这一次疫情需要快速反应的时候,在疫苗的研发上,像核酸疫苗这么新的技术,我们来不及再去做储备和开发了,我们迅速的找到全球合作伙伴,把它最快速的拿进来。包括CAR-T,包括手术机器人等等,希望能够最快速的引进成熟安全高效可靠的全球创新成果,服务于中国的患者。

澎湃新闻:对于未来中国医药创新方向有哪些预判?是引入产品还是自主创新?

陈启宇:我觉得这两条腿未来长期肯定都是并存的。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不可能放弃自主研发,我们也希望把医药产业做强,成为全球的有竞争力的一个医药产业的强国。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自主创新对中国医药企业来讲,包括我们大量的人才,国家的投入,大量的患者的需求,我们是必须做的。

但同时,我们今天又是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一个国际环境,当然,这两年会有一些噪音和影响,但是我觉得主流的这种全球合作开发,技术共享,我觉得这个还是一个大背景,就像这次的疫情的下面疫苗的开发,核酸诊断试剂的开发,新冠的治疗,药物的开发,其实无一不是在一个全球化大背景下展开的,所以我们觉得未来全球化的技术合作引进也是一个必然的手段。

澎湃新闻:您在复星26年的时间,复星医药在创新布局上,有怎样的变化?

陈启宇:这个变化是,我们从失败多走向成功多。

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去辨明方向,坚定信心,不断的加大投入。我们从一年投几百万,几千万到几个亿,现在能够一年投几十亿,所以我觉得也是一个不断在失败中间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辨明方向以后,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大投入的过程。(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支付通Qpos,一款集合刷卡,支付,二维码支付和云闪付的多功能智能型手机POS机,现面向全国招收代理加盟商!5年手机POS机稳定运作经验,数十万用户稳定安全使用的体验,绝对是您不错的选择!欢迎加盟支付通Qpos!

相关文章